來源:中國石化報 時間:2024-09-23 17:52
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光伏發(fā)電項目現(xiàn)場。時新鵬攝
施工人員在項目現(xiàn)場安裝光伏板。時新鵬攝
在天山那蒼茫的懷抱中,有一片戈壁。它像是大地母親一顆失落已久的淚珠,孤獨地躺在這廣袤的土地上。那里的沙粒似乎被歲月磨礪得更加細膩,它們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講述著千年的滄桑與堅韌。就在這片沉寂而深邃的戈壁上,一群石油工程建設者開啟了一段追光逐日之旅。
2022年8月,中國石化石油工程建設公司中原建工公司接到了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光伏發(fā)電安裝工程施工總承包一標段的中標通知。這個消息如同沙漠中的一股清泉,讓所有人都為之振奮。然而,當真正踏入這片戈壁時,他們才切身體會到,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庫車天山白雪皚皚、終年不化,天山腳下的戈壁灘一片荒蕪,項目現(xiàn)場沒有水電,周圍更杳無人煙。夜晚,寂寥的冷風裹挾著砂礫襲來、嗚嗚作響,這里仿佛成了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進場之初,面對茫茫千里戈壁和天山間的風口,即使是在疆工作十余年的項目生產(chǎn)副經(jīng)理王廠,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項目經(jīng)理劉源一到現(xiàn)場就啟動駐地建設。他想到最快的建點方式就是采購集裝箱房屋,作為住宿和辦公場所。集裝箱房屋看似搭建方便,住起來卻苦不堪言,房間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是烤箱,晚上變冰箱。白天十幾個小時的光照,使得屋內(nèi)熱得無法忍受,晚上住在里面又凍得人瑟瑟發(fā)抖。特別到了11月,當?shù)貧鉁伢E降,夜晚只能依靠電油汀和空調(diào)取暖。但因偏遠,現(xiàn)場只接有臨時照明線路,經(jīng)常出現(xiàn)超負荷跳閘。屋內(nèi)溫度起不來,大家都凍得瑟瑟發(fā)抖,睡意全無。
劉源帶領30余人駐扎戈壁,與風沙為伍,大風吹裂了他們的皮膚,紫外線曬黑了他們的臉龐。但這些都不算什么,因為是第一次涉足光伏發(fā)電領域,他們還遇到了很多亟須解決的技術難題。項目建設初期,他們積極開展試驗性樁基檢測,進行崗位大練兵,攻克了項目現(xiàn)場的10多個技術難題,為項目的有序開展提供了保障。項目各班組主動認領一個個困難清單,并將困難清單逐漸轉(zhuǎn)換為項目部的特色清單。
隨后是893760片光伏板的安裝任務,急需大規(guī)模人員入場。然而,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找到足夠的勞動力并不容易。王廠多次往返項目所在地克日希村,與村委會進行溝通,最終達成了一致的用工意向,成功安排200余名村民在農(nóng)閑時進入施工現(xiàn)場勞務作業(yè)。這不僅緩解了用工壓力,也建立了更加緊密的企地關系。
建設者們的工作并非只是簡單的勞作,而是在與科學對話、與自然較量。在尋找最佳日照角度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為了找到最佳角度,他們反復試驗,進行了40余次調(diào)整,最后確定40度為最佳安裝角度。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汗水,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找到最佳角度,才能讓光伏板充分吸收陽光,為制氫提供足夠的能源。
在300余天的努力奮斗過程中,建設者們一直保持高效率運轉(zhuǎn),像向日葵一樣,追尋著太陽的起落,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光伏設備安裝難題。
除了要克服施工中的各種難題,他們還要面對生活及后勤保障的挑戰(zhàn)。在這里,蔬菜十分珍貴,要由生活管理員從70余公里外的庫車市采購回來。為了保障生產(chǎn)生活用水需求,他們還自鋪管道從20公里外的村民聚居地取水。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只要是為了光伏成功發(fā)電制氫而戰(zhàn),就從來都沒有一個人抱怨。
2023年6月,當所有箱變完成帶負荷測相量工作通過測試成功并網(wǎng)發(fā)電時,光伏發(fā)電板的那一抹深藍與長天的蔚藍融為一體。面對這動人的風景,建設者們追光逐日的信念更加堅定。(黃 儉 竇海健)
責任編輯:江蓬新